06. Violin Concerto No.2 K211 - 3. Rondeau

00:00
04:23
主播信息
Love_small_cat

Love_small_cat

小喵陪你听古典 聆听美妙旋律、感受艺术真谛
关注
米凯兰杰利《钢琴演奏录音辑》
--
这套合辑是钢琴家米凯兰杰利的录音选集,因为他对演奏效果的苛求,录音不算太多,但张张精彩,他演奏的贝多芬《皇帝协奏曲》是一生所有精髓的极至、他演奏的德彪西作品展现出了顶尖绝妙的音色与层次、他演奏的肖邦作品也是最有味道的肖邦。可以说,他录制的每一首作品,都呈现着别人难以企及的精致、无一不显示出大师精湛的技艺和独到的风格。 米凯兰杰利的演奏技术无懈可击,善于恰到好处地把握音色和多声部层次的控制,有条理地处理整体与细节的关系,追求音色清澄、干净的演奏灵魂。他的演奏既保持了古典乐派的内在与平衡,又注入了浪漫乐派的热情与感染力,极具强烈的艺术魅力。
克莱默《贝多芬、舒曼、勃拉姆斯·奏鸣曲》
20
这套专辑收录了小提琴大师吉顿·克莱默演奏的小提琴奏鸣曲录音,包括:1、与钢琴家阿格丽奇合作的贝多芬《小提琴奏鸣曲全集》、舒曼《第一、二小提琴奏鸣曲》、普罗科菲耶夫《第一、二小提琴奏鸣曲》、《为小提琴和钢琴而作的五条旋律》、巴托克和杨纳切克《小提琴奏鸣曲》、梅西安《主题与变奏》;2、与钢琴家瓦列里·阿法纳西耶夫合作的勃拉姆斯《小提琴奏鸣曲全集》、布索尼《第二小提琴奏鸣曲》;3、与钢琴家奥列格·迈森伯格合作的理查·施特劳斯《小提琴奏鸣曲》。 克莱默与阿格丽奇于1984年开始了贝多芬《钢琴与小提琴奏鸣曲全集》的录制。由于种种原因,全集经过了十年时间才最终完成。经过十年的磨砺,他们之间的配合已经炉火纯青。小提琴的声音比较靠前,使得克莱默细腻多变的音色有清晰的表现;钢琴的音场有一定的宽度和纵深感,与小提琴形成两个清晰的层次,交相辉映。 克莱默和阿格里奇都是个性极强的演奏家,但在合作中,克莱默充分发挥了他那极其细腻优美的音色变化,在乐段之间的对比上有较大的起伏,在一些旋律段落中又尽力突出音乐的抒情性。阿格里奇则对钢琴的分量的把握非常准确,她并没有更多地突出钢琴,而把大部分表现空间留给了小提琴,但是在结构性和弦支撑上则给旋律以坚实的支持。这就使得作品整体的平衡感极佳,两人的合作在旋律流畅性和乐段交接点上的转换则真正显示出他们的默契。
凯瑟琳·斯托特《钢琴独奏录音全集》
38
这套合辑收录了钢琴家凯瑟琳·斯托特1986-1990年期间的全部独奏录音,包括肖邦、拉赫玛尼诺夫、李斯特、福雷、拉威尔、德彪西、布瑞吉、艾尔兰、沃尔顿等的钢琴独奏作品。 凯瑟琳·斯托特(Kathryn Stott,1958年12月10日-)英国女钢琴家,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其演奏生涯,90年代以来逐渐成为福雷钢琴作品的权威演绎者之一。凯瑟琳·斯托特1958年出生,毕业于梅纽因音乐学校,后来随梅纽因的妹夫路易斯发·肯特纳和拉威尔生前唯一的嫡传弟子维拉多·佩勒米特学习演奏,最后毕业于英国皇家音乐学院。20岁时参加1978年利兹国际钢琴比赛,获第5名。虽不算大师,却也非常活跃,以擅长演奏法国作曲家作品而闻名。她因在Hyperion唱片公司灌录一系列福雷钢琴作品集,获得了留声机大奖。1995年,她主持了曼彻斯特的福雷作品国际音乐节,并被法国政府任命为艺术总监。她灌录过的唱片还包括拉赫玛尼诺夫、肖邦、李斯特等人的作品。她常常和马友友等联袂到欧洲、日本和美国等地演出室内乐。
APP内查看主播
大家都在听
李赫特《巴赫平均律钢琴曲集》
李赫特《巴赫平均律钢琴曲集》
这套4CD专辑是钢琴家李赫特演奏巴赫《平均律钢琴曲集》。 十二平均律是西方音乐律制的基础和核心,它不同于毕达格拉斯发现的自然律制,而是人为地将一个音极按等比级数分成十二个相等半音,解决了自然律制在转调上不协和的缺陷,非常适合调式变换、和声写作和器乐演奏,极大地扩展了作曲和演奏的范围。巴赫在推广平均律方面的贡献卓著,他创作的《平均律钢琴曲集》为平均律建立了规则和典范,这部涵括了无与伦比的作曲技巧和艺术精神的作品也成为钢琴音乐的“旧约全书”。 在《平均律》的权威演绎者中,一定少不了前苏联钢琴家斯维亚托斯拉夫·李赫特的名字。这位有着卓绝的演奏技巧和超凡的个人魅力的钢琴家,几乎就是一个钢琴流派甚至一个钢琴演奏时代的代言人。李赫特非常喜欢《平均律》,尤其到了晚年,他对这部作品更是情有独钟,他曾连续四个晚上举行音乐会来弹奏它。李赫特弹奏的巴赫《平均律》严谨精致,已成为人们了解、研究、演奏的标准与典范,同时又极具个人色彩,他的演绎除了再现巴洛克作曲大师复杂精巧的复调结构外,每个声部都轻盈地歌唱起来,48段前奏曲与赋格简直就象48首浪漫曲,以浅显迷人的方式带你遨游神秘深邃的音乐宇宙。
22
48
马舒尔《勃拉姆斯·第二、三交响曲》
马舒尔《勃拉姆斯·第二、三交响曲》
这张专辑是马舒尔指挥莱比锡格万特豪斯管弦乐团,演奏勃拉姆斯《第二、三交响曲》。 《D大调第二交响曲》作品73,1877年夏天。此曲不再以表现悲剧性和英雄性为主,而是着力谱写一首纯朴感人的浪漫主义田园诗,有点像“日落时分的荷兰”风景画,或者说保持着古风的维也纳的诗意画页,整个作品沐浴在宁静、柔美、明朗的光辉之中,是一种欢乐的生活感受。 《F大调第三交响曲》作品90,作于1883年。此曲是在勃拉姆斯知天命之时诞生的,他那时“倚着威斯巴登的夏季,窗外可看到莱茵河与周围荡漾着黑森林的清新”。擅用木管,素描自己的矜持和细腻。第三交响曲,与第一和第四一样,总充满着“反省的怀疑”。纠缠的潜涌最终都自行寻取到光明的暖流。定音鼓轻轻在旁,潜涌捂住被暗礁划破的伤处若无其事向前奔去;高山在顶上。当尾声落入沉稳平和时,已是心灵澄澈,夕色透明。 勃拉姆斯的这部交响曲以意志坚强、富有毅力、梦想孤独、寂寞追求等形象描写,充分展现了勃拉姆斯自己,并且他的创作特点也随之展露出来:粗犷旋津;强有力节奏;柔和的乐队色彩;管乐器在较低音区与弦乐混用等等。这部作品还有另一称谓,舒曼的妻子克拉拉称之为“森林的牧歌”。
21
8
(第58期) 霍洛维兹《李斯特作品》
(第58期) 霍洛维兹《李斯特作品》
唱片收录了钢琴大师霍洛维兹,1950年至1981年间演奏的李斯特作品录音,时间横跨他中年到晚年。李斯特作品简直是太适合霍洛维兹了,这些作品大多炫技,可是要论炫技,霍洛维兹是完全不含糊的。在这张唱片中收录的《b小调钢琴奏鸣曲》,是霍洛维兹在中年,技术颠峰时期的演奏,非常完美,他创造出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宏大的、壮丽的、瞬息万变的景象。他的力度不是砸,是一种“内力”,让他的演奏,可以快、可以狠,但是精致程度毫无含糊,绝不粗糙、也不暴力 。霍洛维兹从这首作品中,挖掘出别人难以洞察的深度和丰富的内涵,因而展现在我们面前的不仅仅是首30分钟的奏鸣曲,而是整个从天堂到地狱、宇宙般的广阔景象…… 《b小调第二叙事曲》S.171 ,作于1853年。此曲是一部结构宏大的史诗性作品,音乐发展跌宕起伏、扣人心弦且有强烈的戏剧性,感人至深。犹如远方的雷鸣,音乐以低音部半音阶开始,然后是高度技巧性的部分,李斯特以其特有的手法,将抒情柔和的部分与半音阶巧妙地混合在一起,描绘出色彩斑斓的诗般意境。 《降D大调第三安慰曲》S.172第三首,作于1849年。这是六首安慰曲中最著名的一首,在纯净的琶音之上,盘绕着一条婉转的旋律。这种风格很容易使人联想到肖邦的“夜曲”,它带有冥想的意味,却没有一丝躁动。李斯特的这类作品向人们了他性格的另一个侧面:超凡脱俗的、对彼岸世界的神往,对至真至美爱情的歌唱。 《诗与宗教的和谐》S.173第七首《葬礼》,这是唱片中唯一的单声道录音。霍洛维茨的演奏,显然带上了不可想象的暴力色彩,左手的八度简直可以砸碎一座高山。 《第一梅菲斯特圆舞曲》S.514 ,作于1861年,取材于李斯特最喜欢的一部文学作品,歌德的《浮士德》,这个故事详细地写在李斯特的乐谱上,大致内容是:浮士德和梅菲斯特进入了一家乡村酒馆,当时那里正在进行婚礼。浮士德被黑眼睛的美人迷住,梅菲斯特抓过一把小提琴演奏。舞者沉醉在这魔鬼般的音乐中,婚礼集会成了狂乱宴会,疯狂的舞者跌倒在草地上,李斯特以双音的颤音表现了梅菲斯特回荡在空中的笑声。最后,夜莺的歌声唱起,强烈的欲望将他们击垮,他们被淹没在像大海一样的汹涌澎湃的感情之中。
--
1
评论(0条)
快来抢沙发吧!
打开蜻蜓 查看更多